女研究员北医三院产科身亡
2016年1月15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金牌产科遭遇几十名不明人员围攻,同时,一封中科院理化所致北医三院的公函也在网上广为流传。 据网络传播消息称,中科院理化所杨女士5年前曾在怀孕期间罹患重度子痫,后在孕27周时在北医三院生下早产儿,最终孩子因肺炎死亡。五年后二次怀孕,因妊高症再次住进北医三院产科,最终死亡后的尸检结果是主动脉夹层。 此事今天在网络上已经被刷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中国科学院分别在官网对此事件做了详细说明,如下: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官方网站 图片来自中科院计算所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云泉微博 北医三院产科的详细说明中提到最终死亡后的尸检结果是主动脉夹层,这里小编为大家普及一下主动脉夹层、妊娠高血压和子痫的知识: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极为凶险的病!主动脉夹层是怎么回事?简单的说,主动脉夹层就是主动脉内膜被撕裂,血液经破口进入到血管壁的中层,形成了一个夹层,这种情况下,血管壁只剩下一层薄薄的外膜,在主动脉血流的高压冲击下,一旦破裂就会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患者倾刻间死亡,只需几分钟。 血流动力学改变时,也容易造成动脉壁的损伤。最为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几乎所有的主动脉夹层患者都存在控制不良的高血压现象。换句话所,高血压的控制对于主动脉夹层的预防、治疗、预后有着全面的影响,是最基本和最不能忽视的治疗和预防手段。妊娠是另外一个高发因素,与妊娠期间血流动力学改变相关。在40岁前发病的女性中,50%发生于孕期。主动脉夹层的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5∶1;常见的发病年龄在45~70岁,目前报道最年轻的病人只有13岁。 主动脉夹层的最大危害是死亡。主动脉是身体的主干血管,承受直接来自心脏跳动的压力,血流量巨大,出现内膜层撕裂,如果不进行恰当和及时的治疗,破裂的机会非常大,死亡率也非常高。以往的文献报告,1周内的死亡率高达50%,一个月内的死亡率在60-70%之间。 除此之外,即使患者得以存活,因假腔的扩大和压力的增加,真腔血管的血流量降低,则会导致主动脉所供血区域的脏器缺血。 主动脉夹层的死亡率高、发病速度快且不易觉察。一半以上患者在发病后两天内死亡,主要原因是夹层破裂、出血。因为主动脉外膜很薄、易破,破裂后,血液会大量涌出,导致全身血流中断、大量失血,不易控制。主动脉夹层由于症状复杂、多变,极易被漏诊、误诊。 北京资深急救专家贾大成在微博上表示,主动脉夹层是人类屈指可数的几个最凶险的急症之
一,抢救难度极大、死亡率极高。 防治关键是控压 高血压是主动脉夹层最常见的致病因素。统计数据表明,50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是易患主动脉夹层的危险人群,而这些患有主动脉夹层的患者通常也存在高血压控制不良的现象。因此,高血压的控制对于主动脉夹层的预防、治疗、预后有着全面的影响,是最基本和不能忽视的治疗和预防手段。患有高血压病者若突然出现胸背部剧痛,伴有烦躁、晕厥等现象,要及时就医,警惕主动脉夹层发生。(综合自《健康时报》) 高血压子痫—— 一般人都认为高血压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慢性病,殊不知孕妇也容易出现血压异常升高的状况。这就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一组妊娠和高血压并存的疾病,是影响母婴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子痫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最严重的阶段,是导致母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妊娠期高血压病情复杂、变化快,产前、产时和产后的病情监测十分重要,以了解病情的轻重和进展情况,及时合理干预,避免不良结局。 根据病情不同,医生可能需要进行以下检查:
1.基本检查 了解有无头痛、胸闷、眼花、上腹部疼痛等症状,检查血压、血常规和尿常规,计算体重指数,监测尿量、胎动和胎心。
2.孕妇特殊检查 眼底检查、凝血指标、心肝肾功能、血脂和电解质等。
3.胎儿特殊检查 包括胎儿发育情况、B超和胎心监护、监测胎儿状况和脐动脉血流。 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主要目的是控制病情、延长孕周、保证母儿安全。基本的治疗原则是休息、镇静、解痉;对有指征者,可进行降压和利尿,密切监测母儿情况,适时终止妊娠。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进行个体化治疗。 孕妇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取左侧卧位。保证充足的蛋白质和热量。必要时给予降压治疗,目的是预防子痫、心脑血管意外和胎盘早剥等严重并发症。 很遗憾对于普通人群尚无有效方法来预防妊娠高血压疾病。对于高危人群,以下措施有一定效果: 第一,适当锻炼。妊娠期应该适度锻炼,合理安排休息,以保持妊娠期身体健康。
第二,合理饮食。妊娠期不推荐严格限制盐分的摄入,也不推荐肥胖孕妇限制热量的摄入。
第三,补钙。每天摄入的钙量至少1克。
第四,阿司匹林抗凝治疗。有子痫前期病史,反复发作或在孕34周之前发作的孕妇,从早孕结束时开始每天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
第五,目前不推荐通过卧床休息或限制活动来预防或治疗子痫前期,不推荐服用维生素C和维生素E来预防子痫前期。(编辑自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谭先杰撰写的《子宫情事》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