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是什么?
辐射与健康——不得不说的爱恨情仇之:辐射是个啥子东西? 天天听人说:这个有辐射,会破坏俺仅有的一点点脑细胞;那个也有辐射,会毁了俺辛苦喝药吃肉才补起来的一点点小精虫……。太可怕啦!可回头仔细一想,这位辐射同志到底是个啥子玩意儿呢?它到底对我们的健康有没有坏处呢?
辐射是什么,其实在中学物理教科书上已经告诉我们了:辐射指的是能量以波或是次原子粒子移动的形态在不依赖介质的情况下进行传送的现象。所以我们可以把辐射分为粒子辐射体和电磁辐射。
粒子辐射就是一些亚原子的颗粒,比如电子、中子、质子、氦原子核等以很高的速度飞出去,粒子本身带有一定的动能;
电磁辐射是由于原子所带电荷周围电磁场交替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波,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去,就形成了电磁辐射。
比如每天照在我们身上那暖洋洋的太阳光,小时候听“小喇叭开始广播啦!
!”用到的FM、AM、短波(偷听敌台专用,嘿嘿),早餐您加热走油大蹄膀用的微波炉,H7N9光临时(弱弱问一句,您啥时走啊?
)您咳嗽必须拍摄胸片时用到的X线,这些统统都是电磁辐射。
除了以上的分类方法,我们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是按照辐射能量的大小来分的:如果某些辐射的能量比较高,通俗来说就是“力气”大,那么当它射向其它被照射物体时,它就会与被照射物体原子外转来转去的电子发生美丽的邂逅,还慷慨的把它自己携带的能量给了电子小姐,这下子,电子有了能量,力气大了,不服原子核的管教了,撒腿飞奔而去,成为的一名光荣的“自由电子”,随之而来的结果就是伤心的原子核失去了电子,从而携带了一个正电荷。
这个现象我们称之为“电离”,这类能量比较大的辐射就叫“电离辐射”,包括:α射线(就是氦原子核组成的射线)、β射线(电子组成的射线)、γ射线(频率高于10的19次方赫兹的电磁波)、X射线(频率在10的17~19次方赫兹之间的电磁波)、高能中子等。
而其它能量较低的辐射,给电子小姐的也少,结果电子蹦跶了几下(能量跃迁)就被原子核发现了,把私奔的幻想扼杀在了萌芽之下,这一类辐射,我们称为非电离辐射。
包括:无线电波、微波、太赫兹辐射、红外辐射、可见光、紫外线、慢中子等等。
所以说,各种辐射其实充满了我们的世界,没有这些辐射,俺们估计就一下子回到原始社会了,我们其实是“身在辐中不知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