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抑郁症,失眠抑郁症的原因
一、失眠抑郁症的症状
1、清晨起床后不能恢复充沛精力,思维能力不够清晰,白天容易头昏、疲乏、无力或瞌睡。
2、患有失眠抑郁症的人,脑海里反复出现一些不愉快的往事,或者对前途忧心忡忡,总是觉得没有安全感。
3、注意力不能集中等,做事常常走神也是比较常见的失眠抑郁症的症状。
4、患有失眠抑郁症的人,有认知功能受损,工作与学习能力下降,记忆力下降。
5、在夜晚常常会出现早醒、多梦、入睡困难等睡眠障碍。
6、失眠抑郁症患者食欲不好,便秘成为常态,体重不知不觉下降。
7、失眠抑郁症患者大多悲观厌世,不爱与人沟通和交流,甚至无缘无故厌恶他人。
8、失眠抑郁症患者常常会感到咽喉和胸部紧缩感、头疼、身体疼痛以及胃肠症状等。
二、失眠抑郁症的原因 起居失常(23%): 生活缺乏规律,不按时作息;或劳逸失度,忙闲不均,忙时通宵夜战,闲时卧床不起,导致生物钟紊乱,自主节律失调,破坏了正常睡眠节律,而导致失眠。 情志失调(23%): 肝失条达,气郁不舒、郁而化水,火性上炎、扰动心神,神不安则卧不寐,或思虑太过,劳伤心脾,心血暗耗,加之脾不生血,心神失养,神不守舍,故夜难入眠。 体虚久病(22%): 素体虚弱,或久病之后耗伤肾阴,肾水不能上奉于心,水不济火,心火独亢;或五志过极,心火内炽下暖肾水,心贤不交,心火独亢,热忧神明,故失眠难寐。 食欲不节(22%): 暴饮暴食,胃肠受损,胃脘胀痛,心神不宁;或宿食停滞,酿成痰热,壅滞于中,痰热上拢,胃气不和,以致不能入睡。 环境恶劣(10%): 不良的卧室环境,如噪音频频、空气秽浊、蚊蝇骚扰、强光刺激、冷暖过度,以及地域时差的变化,均可导致情绪不稳、心神不宁,导致失眠。 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如果家庭中有抑郁症的患者,那么家庭成员患此病的危险性较高,这可能是遗传导致了抑郁症易感性升高。其中双相抑郁症的遗传性更高些。然而,并非有抑郁症家族史的人都会得抑郁症,而且并非得了抑郁症的人都有家族史,这表明遗传给并非是唯一决定性的患病因素。 生物化学因素:证据表明,脑内生化物质的紊乱是抑郁症发病的重要因素。抑郁症患者脑内有多种神经递质出现了紊乱;抑郁症患者的睡眠模式与正常人截然不同。另外,特定的药物能导致或加重抑郁症,有些激素具有改变情绪的作用。 环境因素和应激:严要的丧失,失恋,人际关系紧张,经济困难,或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这些都会促发抑郁症。有时抑郁症的发生与躯体疾病有关,一些严重的躯体疾病,如脑中风,心脏病发作,激素紊乱等常常引发抑郁症,并使原来的疾病加重。另外,抑郁症患者中有1/3的人有物质滥用的问题。 性格因素:有下列性格特征的人很容易患上抑郁症:遇事悲观,自信心差,对生活事件把握性差,过分担心。这些性格特点会使心理应激事件的刺激加重,并干扰个人对事件的处理。这些性格特征多是在儿童少年时期养成的,这个时期的精神创伤影响很大。
三、失眠抑郁症的治疗方法 心理治疗(”谈话治疗“) 是改变你对周围世界的看法,以及你对其作出反应的方式。心理治疗单独使用或与抗抑郁药合用时,可以解决你与家人、配偶或其他人之间特定的问题。根据每个人的需要,治疗可能持续3~6个月。 失眠
(1)认知行为治疗(CBT)帮助一个人认识到自己消极的思维模式和行为,并用积极的思维模式和行为进行代替。对于抑郁症病人的日常生活和未来前景,认知行为治疗可以迅速产生重要的变化。
(2)人际关系治疗(IPT)侧重于解决促成抑郁症的有问题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通过学习如何更有效地与他人交往,失眠抑郁症患者能够减少日常生活中的冲突,获得家人和朋友的支持。
(3)心理动力学治疗帮助一个人自我反,揭示和了解可导致抑郁症的情绪冲突。因为在童年期没有解决的冲突可能是导致抑郁症的原因,所以用这种治疗方法解决问题可能需要花费一些时间。 药物治疗 一些患有轻度抑郁症的人单用心理治疗就非常有效,但是对于患有中重度抑郁症的人,通常将抗抑郁药与某种心理治疗合用时效果最好。药物可以控制症状,心理治疗可以帮助病人以更有效的方式处理生活问题,二者合用的有效率为80%以上。 音乐疗法 抑郁症心理治疗方法中最受患者欢迎的一种,莫过于音乐疗法。大脑边缘系统和脑干网状结构,对人体内脏及躯体功能起主要调节作用,而音乐对这些神经结构能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 食物疗法 饮食疗法对于轻度抑郁症治疗来说能够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良好基础。抑郁症专家也指出,合理营养的饮食调养措施,不仅可以增强抑郁症患者的身体机能,而且能够有效地缓解抑郁症的一些不适症状,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
四、失眠抑郁症的心理调节方法 一是多想想你所从事的事业,时时不忘创新,做出新的成绩,跃上新的台阶;再者要关心他人,与亲朋好友、同事同甘共苦,无论悲欢离合,都是心灵的撼动。 二是多参加公益活动,为子孙后代造福。最好是有一门爱好,无论唱歌弹琴、写作绘画,集邮藏币,都会使你进入一种新的境界,在你的爱好之中寻找乐趣。保持心情宁静。面对大量的资讯,保持心情宁静,学会吸收现代科学资讯,提高应变能力,将众多资讯予以分类。这样就可避免资讯饱胀感和互相干扰感,适当变换环境。人在一个过于安逸的环境里反而容易诱发心理失衡。而新的环境,接受挑战性的工作、生活,可以激发人的潜能与活力。亦可变换环境进而变换心境,使自己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避免心理失衡。 三是正确认识自身与社会的关系。要根据社会的要求,随时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为,使之更符合社会规范。要摆正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正确对待得失成败。这样可减少心理失衡。